
今年你到北美館看了幾檔展覽?是在《一一重構:楊德昌》探尋導演的創作脈絡,或於《勒內.布里:視覺爆炸》看一代攝影大師紀錄的20世紀動蕩歷史,抑或步入《無垠之森》看藝術家對村上春樹名作的解讀?錯過無妨,明年的北美館依舊精彩,以下盤點2024年7檔展覽!

臺式面容如何發展而成?《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
臺灣各地的市容,是討論熱度從未減退的議題;如今的臺式面貌,是如何發展而成?本展聚焦探討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後至1983年間,影響臺灣建築發展脈絡的議題事件與生活文化因子。這30多年間,臺灣政府接受美援,引進西方的現代經驗;同時維護、發揚中華文化,在公共建築領域大規模引用中國復古風格。展覽將以6項子題:「美援」、「中國復古」、「中國現代」、「在地現代」、「非典型」及「新生活」逐一爬梳,揭示臺灣逐漸走出政治意識型態影響的陰影,邁向生活自由的摩登時代。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
展期|2024.03.23-2024.06.30
用詩意光線折射政治現實|《威廉.肯特里奇 William Kentridge》
作為當今備受矚目的當代藝術家,出身南非的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擅長以多媒體藝術將素描繪畫、影像、雕塑、視聽裝置、文學、表演等藝術形式結合,透過獨特的創作語彙,針對種族、社會和政治等南非現實議題提出深刻思辨;他的作品多以隱喻、象徵式的詩意空間,審視歷史的權力與剝削,探究生命的正義和自由。

藝術家在臺灣的首次大型個展,由北美館與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合作策劃。透過梳理威廉.肯特里奇40年來的創作脈絡,從早期素描到廣為人知的素描定格電影、跨域舞台製作⋯⋯精彩展露在一個特殊的政治、社會環境下,創作是如何穿越隔閡,並淋漓道出藝術對意義的探究執著以及其曖昧模糊的相對必要。

《威廉.肯特里奇 William Kentridge》
展期|2024.05.04-2024.09.01
對水墨半世紀的執著|《許雨仁回顧展》(暫名)
許雨仁曾師從台灣現代藝術先驅李仲生,啟發他追求創作自由、探索自我,並遠赴美國親炙現當代藝術,發展自己認可的絕對原創。創作數十年,許雨仁曾投入石雕、水墨、油畫等媒材,惟對於水墨本質的探究、筆墨表現的開創從未間斷;他以當代觀點執筆持墨,開創「細筆斷虛線」獨特筆法,確立個人風格。這場藝術家50年創作生涯首次回顧型展覽,將整合手稿、素描、早期實驗性作品,呈現其創作脈絡與個人精神。

《許雨仁回顧展》(暫名)
展期|2024.05.18-2024.09.08
4檔台灣新生代藝術家個展
新生代創作者以敏銳的觀察力和各自殊異的藝術語境,與時俱進地回應當代議題。其中倪祥個展《大家都來看你了》取自居家照護的親身經驗,以詼諧的手法探討高齡、陪病關係的身心負荷,與面對死亡離去的無措感,再現隱沒於社會角落的長照議題。

陳以書個展《假山水》系列繪畫,運用石塊物形的堆疊構圖,將「假山」的概念植入畫景。另納入當今烏俄戰爭議題,提供觀者思索關於國界/國土、界線/定位的問題。

徐瑞憲個展《之間(II)》以烏克蘭的「Tsina Viyny(戰爭的代價)」活動為切入點,募集台灣各地上百台二手嬰兒車,透過機械動力啟動聲音檔案,呈現和記錄這個歷史時期,並反思如何依然保有明亮的生命意涵。

蔡咅璟個展《帝國的標本》探究臺灣日治時期所遺留的物種標本,因歷史與環境變遷而產生不同的價值與意涵。作品以技術展現的載體成為召靈的科技義肢,提供另一種觀看標本和過往事件的可能。

TFAM年度個展:倪祥、陳以書、徐瑞憲、蔡咅璟
展期|2024.07.27-2024.10.20
在睡夢中探尋世界|《2021臺北獎首獎:林彥君》
藝術家將展出她於睡夢狀態時找尋、研究與聆聽到的萬物環境共存之記憶,以聲音、雕塑及瞢暗建構介於此地與彼地之間的過渡地帶。
《2021臺北獎首獎:林彥君》
展期|2024.12.07-2025.03.02
屬於或不屬於?女性藝術家群展《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
展名取自人文地理概念「飛地」,原意指的是某個地理區劃境內有一塊隸屬於他地/他國的區域,如阿拉斯加之於美國。這樣的「內囿性」被北美館用來比喻一種心理狀態,映照女性藝術家豐富的內在情狀與特質,並延伸文學中常見的自傳式敘事,呈現女性創作者的多重生命經驗,藉此呈現藝術家在不同階段的創作脈絡與生命關照。

《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
展期|2024.10.05-2024.12.15
深入了解臺灣美術史中的獨特角色|《膠彩.台灣》(暫名)
「膠彩繪畫」在臺灣美術現代化發展中的角色十分特殊,其傳習自日本的膠彩畫系,一直是北館的重要收藏方向。展覽在延展的時間軸上,進行藝術家及其創作的發掘,嘗試聚合臺灣膠彩繪畫的發展圖譜,呈現當中累積的創作能量,探看創作者們是否自原生來源、外在激盪等的吸納與反芻中重新詮釋出新樣貌,用作品書寫膠彩繪畫在臺灣的開枝散葉。

《膠彩.台灣》(暫名)
展期|2024.10.12-2025.02.02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