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Vie
共有1,862篇文章
-
藝文展覽2024/10/26
奇美博物館《畫師們》特展登場!集結近60件館藏畫作,帶領人們走進尼德蘭繪畫時代
奇美博物館全新特展《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展期10月26日至2025年8月31日。本展將帶領觀者從畫作與科學檢測的抽絲剝繭中,領略這段藝術爆炸式成長的輝煌年代,感受當年「藝術也瘋狂」的喧囂熱鬧。
-
世界建築2024/10/25
日本建築設計事務所TORAFU ARCHITECTS專訪:Aesop長年合作,遊走各設計領域的建築師思考!
甫開幕的Aesop台中概念店,傳統生鮮市場意象隱約卻直球地融入空間,幕後操刀者是日本的TORAFU ARCHITECTS,日本多間Aesop店面亦出自他們之手。這間建築設計事務所,從建築到產品設計都在守備範圍,他們是如何以建築師的思維,延伸出獨有的設計概念?
-
藝文展覽2024/10/25
ART TAIPEI 2024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登場!集結123家國內外畫廊,打造多元文化的藝術交流空間
ART TAIPEI 2024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於10月25日至28日登場,今年展覽齊聚123家展商,73家國內畫廊,50家海外畫廊,以國際之間的交流以及國際城市之間的相互交流為重點,開啟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第30+1年的全新篇章。
-
藝文展覽2024/10/24
開啟座標台中的城市設計!2024 創意台中 Design Hub in Taichung 展覽遊逛亮點全公開
創意的實驗場應該不僅僅在展場,更是為城市與市民之間創造出新的互動方式,策展人許哲瑜與郭中元,長期對臺中這座城市的未來有著深入且敏銳的觀察甚至期待,於是在「2024 創意台中」邁入的第14年,希望打破過去展覽就是展示的框架,讓設計展成為議題開放共同理解的機會。開啟了 Design Hub 計畫,像是打開臺中會客室一般,2024年11月1日展開為期10天,試圖透過街廓中發生的議題,理解臺中這座城市個角落具創意且持續的進行式,探索未來人與城市和諧共存的方式。
-
-
美酒飲品2024/10/22
咖啡 ✕ 酒精,夜貓的舒服至上主義在台南!蜷尾家創辦人李豫 ✕ Moonrock主理人廖乙哲帶路
西門圓環以及民生綠園之間的巷弄,白天充滿了歷史氛圍,但到了夜晚,便成了一張完美的酒精路跑地圖。從元老級的Bar TCRC前科累累俱樂部,到二代店的Bar Home,以及Bar INFU、響琥kohaku、Taleland樂島等,各有主張與千秋的酒吧,為懷不同心事的人,提供了一個傾訴或是遺忘的位子。開始接觸調酒文化的台南70、80世 代,大多都是在這裡練喝,蜷尾家光頭以及Moonrock阿廖,便是以酒客與調酒師的身分初識於TCRC。對光頭來說,酒吧是他探索味道的地方;至於阿廖,酒吧則是他在台南留下生活的契機。
-
藝文展覽2024/10/21
「臺南400農漁地景藝術節」登場!以6座大型戶外裝置藝術,探看萬物之間的豐足流動
「臺南400農漁地景藝術節」於10月19日至明(2025)年4月30日展開,其以「生生萬物」為題,透過6大選展地點,6樣與土地記憶呼應的大型地景裝置藝術,帶領人們探看萬物之間的豐足流動。
-
流行趨勢2024/10/18
臺北時裝週X零廢時尚登場!Story Wear 首度推出高級訂製西服,跨界聯名織起一道道永續篇章
臺北時裝週於本週開幕,Story Wear 帶來 2025 全新系列【 ONE 】,結合「時尚」X「永續」X「社會企業」,以牛仔文化的精神注入品牌 DNA,跳脫出傳統時裝框架,主流化永續時尚。在品牌邁向第六年,首次與有機會角逐奧斯卡動畫短片的導演王登鈺與30年凱恩高訂西服聯名設計,展現甜蜜卻艱辛的生命力。在本次時裝秀上,特邀長期關注社會共融的影像導演王小棣擔任編劇、變裝皇后熱舞獻唱展現多元共融精神、蘇打綠團長阿福擔任音樂總監,以英倫龐克打造秀場氛圍,現場亦邀請多位藝名人走秀,如:作家 Morris、日本人 一樹(KAZUKI )、演員加賀美智久( Tomo )。
-
時尚配件2024/10/17
TANK LOUIS CARTIER以內斂姿態,駛過時光長河
所有經典,總要經過不斷地突破,才能成為新時代裡的永恆之作。Tank系列亦如是。於是,從1917年至今,Tank系列腕錶以令長方形錶殼延伸至錶帶的兩個標誌性錶耳為主導概念,展開逾10次超乎想像的經典新詮。
-
藝文展覽2024/10/16
文化語言轉譯之美「客家飲食視覺語彙當代藝術展」有感
「食飽吂」(siid bauˋmangˇ/shidˋ bauˊ mang),這是臺灣客家人見面時的第一句問候語。一句「食飽吂?」代表了親切人情與溫暖的關懷。什麼是人與人相互溝通,表達情感、思想的媒介?「語言」是其一,「食物」是其一。人都有一張口,「口」用來「言語」,也用來「飲食」,「語」從口出,「食」從口入。「言語」是聽覺的語言,但有時言語不免過於抽象而無法立即感知;「飲食」如視覺的語言,實際呈現眼前便可立即感受。本次「客食語-客家飲食視覺語彙當代藝術展」將客家食物「語言化」,也將客家語言藉由食物予以視覺化,於是食物不只代表「生理飽足」的意義,「客家飲食」尚轉化成各族群皆可互相溝通的視覺語彙,客家語言、文學及文化之美,於是藉由客家飲食文化詞彙的當代藝術轉譯呈現在觀賞者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