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Vie
共有1,927篇文章
-
視覺設計2020/10/25
集結11組台港設計團隊!《為文化設計:台港文化設計展》看見新一代視覺設計能量
《為文化設計:台港文化設計展》為光華新聞中心「2020 台灣月」官方開幕活動,日前(10月9日),已於香港深水埗大南街藝文設計空間 openground 舉行開幕,展期將至11月1日。由香港平面設計師毛灼然(Javin Mo)及新媒體藝術家林欣傑(Keith Lam)共同擔任策展人。邀請11組台港青年設計師和工作室齊聚一堂,展示兩地設計師為藝文活動而作的視覺設計,包括視覺形象、海報、出版物及動態影像等,讓觀眾一窺兩地藝文設計之差異,進一步了解兩地藝術與創意產業的發展。
-
藝文展覽2020/10/24
2020桃園文博會「走桃花」創意視覺海報!用愛情金句描繪10種愛上桃園的方式
「地方採集」作為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桃園文播會)策展方法,特別藉由一系列改寫觀看桃園地方方式的視覺海報,想要傳遞給更多人桃園風情裡的種種感動。海報文案由人稱金句王的阿潼操刀,以「愛情」作為貫穿整體文案的概念,從時事與日常中捕捉愛情的樣貌,為地方性觀光文宣創造了獨樹一幟的觀點。
-
藝文展覽2020/10/24
桃園市立美術館「像極了怪獸」展覽登場!集結6位藝術家創作、3個互動體驗區
桃園市立美術館(桃美館)最新一檔「像極了怪獸」特展將展出李小鏡、吳權倫、曾麗娟、林介文、林威丞及黃贊倫等六位藝術家的創作,呈現他們將物種轉化與再詮釋而像極了怪獸的形象表現,並規劃了從作品衍生的三個互動體驗區。
-
生活2020/10/23
台北森林風格書店「森大青鳥」!邀讀者走進如森林般閱讀空間
城市裡有間書店,能夠讓忙碌的人們好好放鬆、享受閱讀;而若是再加上有間能看見森林的書店,又該是多美好的事?自9/1試營運、10/17正式開幕的青大森鳥,以自然書店為主要定位,不僅有著「台北唯一能看見森林的書店」的優勢,更要讓讀者在這座「知識的森林」裡好好閱讀、探索自我。
-
藝文展覽2020/10/16
台北松菸植物主題市集「蘵人style」!80年男澡堂古蹟空間 集結22家品牌、6組藝術創作
10月16日起至10月25日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有場以「植物」為主題的「松菸風格職人市集-蘵人style」,募集22家台灣手作品牌,並邀請6組藝術家團隊進駐創作。其中,更首度打開松菸80年男澡堂古蹟、菸廠醫護室,帶領民眾走進日治時期製菸工廠神秘場域,一同感受城市裡的「綠意」,並跟著植物來場旅行!
-
創意行銷2020/10/15
印花樂 x 你好工作室聯名!插畫家壘摳讓小狐狸、檸檬化身四款印花親子服、文具系列
《印花樂 x 你好工作室》2020藝術家聯名系列再度登場!你好工作室插畫家壘摳,將女兒的小名「檸檬」,繪製成新印花,並結合她筆下最知名的小狐狸角色,使充滿可愛療癒感的手繪插畫躍於布料上。有別於以往的印花設計商品,此次的聯名系列首次推出親子服飾,包括:錐形褲、口水巾、防踢被、奶嘴夾布套組;同時,為讓大家更貼近壘摳的插畫故事,印花樂大稻埕本店也於10/9-11/1展開「秋日森林夢遊」特展。
-
生活2020/10/15
IKEA全球第一座商用家具租賃空間亮相台北101!「以租代買」服務推動循環經濟
長期致力於永續發展的瑞典家居品牌IKEA(宜家家居),近年來更積極將環境保育、循環經濟的概念融入於產品設計與企業理念中,並提出「永續生活方案」,推動蔬食生活、家具租賃與公益關懷。其中,讓人驚喜的是,全球首座開放式的商用家具租賃空間,即位於台北101的35樓休憩空間。
-
藝術創作2020/10/14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全新裝置藝術「思念是一首歌」!藝術家莊志維用音樂串接光之藝術
甫於9月落成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南基地廣場上的公共藝術裝置也將陸續於10月後發表。響應白晝之夜,搶先展出的委託創作計畫之一「思念是一首歌」,由藝術家莊志維發揮限地製作的特點,首度集結創作脈絡中的三大重點裝置,結合音樂元素,展期即日起至11月 15日邀請每一位觀眾在這裡回憶起心中的那首歌。
-
藝文展覽2020/10/14
故宮年度大展《她—女性形象與才藝》!國寶級作品呈現各式古代女性多元面貌
過去「男主外,女主內」、「女子無才便是德」等說法,反映出在中國數千年的古代社會中,女性地位十分低下、仍是以男性為主導的環境架構;而國立故宮博物院自10/6盛大登場的年度院慶特展「她—女性形象與才藝」,將帶領大家飽覽由唐宋至今,在男尊女卑傳統文化的壓抑下,依舊散發光彩的女性身影,以及她們留下的藝術成就。
-
藝文展覽2020/10/12
《準現實─推測設計與時空重構─展》台北森3開展!集結台灣代表性推測作品、新銳創作
臺北設計與藝術指導協會 (TPADD assoc.) 主辦特展《準現實─推測設計與時空重構─展》,已於森3 SUN SUN MUSEUM 正式開幕。探討設計從 20 世紀以製程、服務產業、解決問題等,走向 21 世紀以論述、服務社會、提出問題等為重心的焦點移轉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