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以潔
共有166篇文章
-
藝術家2020/07/03
科技藝術美學!豪華朗機工林昆穎、何理互動葉彥伯談跨界創作的幕後祕辛
科技當道、跨界正夯,從〈聆聽花開的聲音〉到〈聆聽花開─永晝心〉、還將出書記錄裝置幕後故事的豪華朗機工,和以〈膜〉獲得臺北市立美術館「X-site計畫」首獎的何理互動,踏入科技藝術近10年,彷彿是世代潮流的預言家。這兩個集結各方專業的創作團隊,合作對象從舞蹈、音樂、戲劇到建築等無所不包。各自的共同創辦人林昆穎和葉彥伯,在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現改名新媒體藝術學系)就認識,還一起合作過陳珊妮演唱會視覺。採訪還沒開始,他們就因為錄音和逐字稿的話題聊了起來,「你有用過語音辨識軟體嗎?」「我之前看到一個系統超厲害的,連標點符號都可以判定出來。」如同科技產品都有電波或磁場,科技藝術家的雷達,果然擁有相同頻率可以共振。關於科技藝術,關於跨界創作,他們能聊的絕對夠多。
-
動態設計2020/06/16
聶永真的風格美學設計!從專輯封面到直視社會議題「我喜歡做酷的東西」
聶永真從專輯封面到直視社會議題、從Taiwan Can Help廣告到總統就職紀念郵票和酒,聶永真時常成為大眾的焦點。與此同時他也在Instagram上大玩純創作
-
生活2020/06/02
專訪/從作家到文策院院長!胡晴舫談文化「在現代化發展的路上,其實需要的不是容忍,是原諒。」
胡晴舫是旅人,走過城市的憂鬱,看盡人間現實裡的喜劇。一貫用第三人視角投以冷峻眼光的她,這次回到家鄉台北,在文化競爭與科技滲透的時代,看見每個孤立的個體,其實都生活在一座彼此羈絆的群島上。
-
空間設計2020/05/25
創意人黃偉倫和兒子的共享秘境!走訪民生社區的居家工作室
策展人的工作,多數是在閱讀、研究、思考架構,總愛在書籍尋找靈感的黃偉倫,2012 年搬到台北民生社區富錦街後,就決定將家裡結合書房與工作,成為個人工作室。空間的設計與布置,是他個性的延伸,更是活動與展覽最初發想雛形的源頭。
-
生活2020/05/06
台劇質感大爆發!《想見你》、《做工的人》、《我們與惡的距離》幕後製作的策略方程式
2019年是台劇爆發的一年,多元劇種在聲量與質量寫下成績,憑藉版權與IP授權走向世界,我們找上《想見你》以及《我們與惡的距離》、《做工的人》製作人,直球提問台劇的產業環境與挑戰。
-
生活2020/04/24
打破既定框架,用身體表達新世代話語!何曉玫談舞蹈界的發光新星
舞蹈就是生活,面對飛快變動的時代,每個創作者都在反思:現代的身體是什麼?當科技、國族、性別都不再壓抑,新世代的編舞家不只是尋找身體的美與和諧,而是將身體作為話語權的媒介,更融入戲劇、嘻哈等風格,打破舞蹈的既定框架。
-
藝術家2020/04/06
專訪/頂尖策展人侯瀚如解答!殿堂級大師巧思「策展愈是有權力,就愈要削減!」
侯瀚如的策展經歷,短時間要介紹也說不清,「他是策展界的李安」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的比喻,誰像誰、誰能代表誰,都不過是以偏概全。但若這個說法能交換大家的關注,在文章的開頭,且容許先犯下此必要之惡。
-
空間設計2020/03/24
生活美學家黃禹銘深坑山坡上的老宅花園!在新北郊區造出自然系綠意屋宅
三層樓的獨棟住宅,一樓被大片落地窗包覆,院子綠意透過光線映照室內,二樓臥室開窗正好可聞樹上花香,頂樓是空中花園。問黃禹銘是如何把這麼多植物放進家中,他搖搖頭,是他把家放進植栽之中。
-
影視娛樂2020/03/04
專訪/將批判包裝成諷刺喜劇!漫畫家謝東霖X饒舌歌手屁孩Ryan:拿槍對著我,也要幽你一默
面對社會的悲劇與鬧劇,新世代的當紅創作人選擇以喜劇回應。屁孩的音樂,謝東霖的漫畫,他們走在幽默的鋼索上,早已做好跌落神壇的準備。同是幽默創作者,相逢何必曾相識,關於搞笑,他們沒在跟你開玩笑。
-
設計2020/02/15
魔幻沉浸視覺饗宴!台灣設計團隊「叁式」如何讓現場性與數位科技完美融合
「我本來想念動畫,但念錯系讀到資工。」叁式共同創辦人曾煒傑踏入設計圈的起點就這麼與眾不同,彷彿注定了叁式別具特色的影像風格。他將叁式的核心服務定位在數位體驗,「大多數人認定的設計,多從美學或創作能量出發,但其實IC設計也是一種設計,服務的是實際功能。科技發展模糊了工程與藝術的界線,最終我們要服務的通常是體驗,iPhone的發展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