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哲夫
共有56篇文章
-
家具設計2023/02/11
深入2023 M&O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春季展會各國設計新銳與作品一次看
2023巴黎M&O時尚家居設計展(Maison&Objet)匯聚147國近2,300個品牌,要全走完全部7個館不僅腳痠,肯定看得眼花撩亂。設計展現場各國新銳聚集,從他們的作品與實踐中,無論是材質的突破、永續性設計等等設計巧思,或許看見設計界的最新動態,La Vie為你盤點今年新春必要記住名字的冉冉新星。
-
家具設計2023/02/10
前進2023 M&O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盤點5個台灣設計品牌帶給你日常療癒
從台灣走出的設計產品如何與歐洲市場交會?延續今(2023)年M&O(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春季展會「Take Care!」希望帶給人們療癒的主旨,以及追尋環境永續、在地工藝傳承等等國際設計潮流,台灣品牌自然不落於人後。在這場設計的流光饗宴中,La Vie帶你一次搜出散布在各大展區的5個台灣設計品牌。
-
建築2023/02/10
小建築大改變!從震災、COVID-19到烏俄戰爭,建築面對社會議題的新提案
從國際注目的烏俄戰爭、COVID-19 的回顧到建築介入公共空間, 我們嘗試探索建築如何以「小」的規模與概念,承接起逐漸急迫的社會需求、 提出新解方,並讓人人都有機會平等享受建築的美好。
-
家具設計2023/02/09
直擊2023 M&O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編輯帶逛重點展區,一探春季現場趨勢
擁有近30年的歷史,法國M&O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Maison&Objet)作為歐洲三大著名博覽會之一,一年春、秋季各舉辦一次,可說是國際家居裝飾領域最新潮流風向球。這次開春的M&O設計展以「Take Care!」(關心彼此)為大主題,希冀在在疫情後紛亂的世界中,人們可以藉機重新建立內、外的連結。關心可以是與自我的對話,許多設計都在鼓勵大眾在過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尋找放鬆、舒心的機會。
-
建築2023/01/27
2022普立茲克獎得主Diébédo Francis Kéré:從西非國度出發,尋找溝通世界的可能
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43 年來首次獎落非裔建築師, 得主 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生於貧瘠的西非國度布吉納法索, 他珍視在地的參與及共感,平衡建築中的現實與理想、在地傳統與國際語彙, 在有限的資源中追求永續,在地方特色中照見普世的可能性。
-
藝術家2023/01/12
攝影藝術家登曼波對話當代酷兒文化!絢麗色彩顯影多元認同的真實樣貌
操刀陳珊妮《調教》專輯視覺設計那搶眼的BDSM元素、遊走各時尚雜誌拍攝,斬獲2019年臺北美術獎首獎的登曼波,最新個展自2022年底《居家娛樂》正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中,以家庭、以父親留下的錄影帶延展成為自己的影像故事。由他的鏡頭,我們能如何窺見台灣的酷兒文化場景?
-
生活2022/09/25
台中大屯郡役所、嘉義市立美術館如何修復迎接新時代?專訪文史工作者凌宗魁
形似鐵皮加蓋的外觀讓台中大屯郡役所掀起負面輿論,然而爭議卻也代表大眾對於文化資產修復的重視。當這些老建築要面對新時代的需求,還有更多討論空間,文史工作者凌宗魁從台灣談到外國案例,帶我們一起思索修復尺度可以如何拿捏。
-
攝影師2022/09/17
時尚攝影師陳詠華談創作的內在時間!以鏡頭留下最自適的轉瞬之美
對時尚攝影師陳詠華來說,攝影是一種雕刻,也是對時間、對記憶的探尋。從藝人到新銳演員,無論桂綸鎂、許瑋甯、張震、李沐等等,在她的鏡頭下,總能自然展現最柔韌、飽滿的生命姿態。讓我們一同探索潛藏於陳詠華攝影作品中的內在時間。
-
數位科技2022/08/12
Midjourney創作怎麼玩?專家揭密關鍵字技巧、AI繪圖工具的限制與發展潛力
輸入「/imagine」和關鍵字, 一分鐘就能生成4 張圖,操作如此簡單的Midjouney, 甚至讓財經權威《經濟學人》在6 月都用它做封面。但台灣人為何特別瘋狂,甚至擁有全球最大的Facebook 社團?社群創始人林思翰與Vogue 藝術總監周青永,為你揭密Midjourney 這項AI 新繪圖工具狂潮。
-
建築2022/08/06
譫狂台北:OMA建築大師Rem Koolhaas!親自解祕北藝中心
全球矚目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正式開幕,這次La Vie專訪操刀設計的OMA建築師Rem Koolhaas、David Gianotten,並與曾成德教授一起剖析OMA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建築狂想。在OMA創始合夥人、普立茲克獎得主Koolhaas的首本著作《譫狂紐約》終於迎來世界首本繁中譯本出版之際,我們也從中回溯OMA的建築理念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