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
藝文展覽2025/01/13
陳澄波百三特展臺博館登場!展出8件原件畫作,從藝術和自然力解讀臺灣島嶼的身世
2025年為臺灣畫家陳澄波誕辰130週年紀念,國立臺灣博物館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共同策展,以陳澄波8件原件畫作與臺博館的自然史典藏進行對話,從早期知識份子視野與臺博館作為博物學關懷的對話下,呈現臺灣差異、多樣性的人文與自然發展,帶大眾一起重新發現臺灣的獨特之處。
-
藝術家2025/01/09
李·帕赫個展《失落與重現的樂園》探索酷兒未來之途!交織神話與殖民歷史,水流象徵性別流動
從神話、民間傳說、殖民歷史等汲取靈感,菲律賓視覺藝術家李·帕赫(Lee Paje)藉繪畫探討複雜的性別議題,她常在畫中以「水」包裹人體形象,透過視覺暗示性別的流動性;藉油彩銅板畫若隱若現的金屬光澤、摺頁書開展的扉頁等創作媒材及形式,象徵歷史的複雜性及迭代,並進一步揭露殖民主義如何鞏固異性戀規範的社會結構。
-
藝文展覽2025/01/09
藝術無界、大美無聲,定義永恆之美:專訪梵克雅寶亞太區總裁 Julie Clody Medina
作為世界珠寶藝術的先鋒,梵克雅寶長久以來以自然、詩意與創意作為品牌的核心,Julie Clody Medina指出,此次展覽的命名靈感源於道家哲學名句:「大美不言——此理念強調,自然界的美麗無需言語即可自證。自然是梵克雅寶的靈感源泉,這種普世的美感不僅跨越了文化與地域,也傳遞出對生命詩意的理解。」
-
藝術家2025/01/08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以台灣民間日常、在地文化為創作靈感的藝術家李明則,自2025年1月4日起於安卓藝術推出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Walk Your Own Path),一次展出包含水墨畫作、複合媒材創作等的20組新作。
-
工藝作品2025/01/04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由百年歷史日式町屋活化而成的山系概念園區「0km」全區開放,推出以國產木材為題的《Woodⁿ木的N次方》展覽,期待透過生活化、易親近的策展敘事,將木材美學以嶄新姿態融入日常。
-
藝術家2025/01/03
國美館《席德進眼中的歷史場域》線上展!200+畫作展出,穿越時空看見台灣傳統建築生命力
國立臺灣美術館推出《席德進眼中的歷史場域》線上展覽,以席德進的建築寫生為核心,展出215件經典之作,並運用AI視覺演算近距離呈現畫作細節與筆觸,藉藝術家之眼深入台灣傳統建築文化。
-
藝術家2025/01/03
「導演型雕塑家」王尋個展在台中!揉動畫概念於雕塑,在動靜之間創造融合時空的路徑
有「導演型雕塑家」之稱的美籍臺裔藝術家王尋,創作生涯遊走於雕塑與動畫之間——前者凝練創作者當下手感為永恆,後者鮮活而流動、卻難留存於空間——而他巧妙將兩者結合,將於好萊塢歷練十年的豐厚數位創作經驗融入雕塑,拓展當代雕塑表現及敘事的可能性。即日起《王尋雕塑展——導演型的雕塑家,動態間的捕捉手》於台中大河美術展出,不妨親臨現場,在雕塑的動與靜之間,感受穿越時間的體驗。
-
藝文展覽2025/01/02
設計品牌RECOVERY十五週年特展:攜手10組藝術家,以多重視角詮釋相互交織的自然與人造世界
台灣飾品品牌RECOVERY迎來創立十五週年,攜手來自各領域的十組創作者,於品牌旗下選品店REC.TAIPEI舉辦特別展覽企劃《探索象限 | XY》,以不斷前進的「復甦」為題,透過多重視角詮釋自然、生活與人造世界的多元想像。
-
工藝作品2024/12/29
詳解「拉麵碗的藝術」!日本21_21新展帶你從日常器皿設計,認識千年「美濃燒」工藝文化
日本設計美術館21_21 DESIGN SIGHT將於2025年3月推出《拉麵碗的藝術》展覽,由設計師佐藤卓(Taku Satoh)和作家橋本麻里(Mari Hashimoto)共同策展,是兩人自2012年起以日本瓷器「美濃燒」為主題的眾多計畫之一。
-
藝術創作2024/12/28
獨立藝術出版在台灣!「挪石社 nos:books」與「dmp editions」對談何謂藝術書
在談論書的場合,不只一次聽見有人用「傳奇」形容「挪石社」。創辦人暨主編和孜(Son Ni)自2000年代的創意市集起步,但對創作文創商品、製作自己都不使用的東西越來越感到不解,想更單純地面對作品,而轉往藝術書領域發展並成立了挪石社。後來與來自香港的藝術家智海結識,出版50幾本藝術書籍,足跡遍及台、港、歐美等各城市,並活躍於國際藝術書展,十幾年來啟發許多台灣的藝術與文化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