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BUILDING
-
台灣建築2024/04/25
把竹構帶入生活場景,《2024島嶼構竹》開展!融入AR、蒸汽彎曲等創新技法的7件設計
邁入第三屆的《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首度離開嘉義,來到新竹、雲林兩地展出。這場以竹材為主角的建築實驗,繼探討「構造型態」與「接頭設計」之後,今(2024)年集結7組建築、空間設計實務經驗豐富的參展者,發展「更貼近大眾生活的竹構築」,並特別選在校園及文化場域展示創作。
-
世界建築2024/04/09
巴塞隆納「聖家堂」完工日期曝光!天才建築師高第遺作,耗時144年將成世界最高教堂
造訪西班牙巴塞隆納,絕對少不了一趟天才建築師高第的鉅作巡禮。其中,高第的遺作、至今仍在建造中的「聖家堂」,上週正式宣布將於2026年完工,是距離鋪下第一塊石磚以來的144年後,也正好是高第逝世的一百週年。
-
台灣建築2024/04/04
開箱桃園市兒童美術館!2024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山本理顯打造特色「藝術山丘」
坐落中壢青埔特區的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由甫獲2024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設計,他也特別來台參加記者會,並為現場媒體導覽兒美館的設計亮點。此外,兒美館試營運期間(4/3~9/1)免費入場,歡迎大小朋友一同前來欣賞開館首展「探險未來!」。
-
世界建築2024/03/30
以現代建築詮釋傳統編織工藝!海澤維克操刀哥倫比亞設計學院,交織出富有生機的人文意象
英國建築工作室海澤維克(Heatherwick Studio)公布了其最新專案,是一棟位於哥倫比亞的設計學院建築,從當地原住民獨有的編織工藝「Werregue」汲取靈感,在立面打造色彩繽紛、交織而升的柱子與露台,也為首都波哥大創造一個嶄新的公共空間。
-
台灣建築2024/03/28
是接待中心也是雜誌咖啡館!桃園「竹町屋」以竹皮捕捉風的形狀,感受通透光線與蔭翳綠意
接待中心是賞屋者對建案的第一印象,近年來,越來越多設計團隊選擇挑戰與過往不同的建築外觀、空間規劃,透過創新形式打破房屋銷售的既定印象。2023年於桃園楊梅落成的「竹町屋」就是其中一例,Yung Design Group莊哲湧設計團隊從日本江戶時代的住宅發想,深入觀察接待中心的所在環境,打造出這座與自然共存、永續美學的雜誌咖啡館。
-
建築師2024/03/28
日本建築師芦沢啓治談「誠實設計」!從藍瓶咖啡、設計旅店TRUNK(HOTEL)YOYOGI PARK到石卷工房,細節才是創造空間的關鍵
在台灣,芦沢啓治常為人所知的可能是Blue Bottle藍瓶咖啡的商業空間建築師,或創辦隨東日本大震災復興而生的DIY家具品牌「石卷工房」。事實上,他所涉足的設計領域遠超過於此。職歷鐵鋼製作所super robot實際參與商品製造過程、累積對材質的認識與興趣,他在2005年創設自己的建築設計事務所,更同時在家具、燈光照明等小尺度產品設計展現熱情。官方網站自介中寫道:納含在「空間」這個載體內,事務所都可以進行設計。
-
台灣建築2024/03/25
台灣竹構的未來實驗室!專訪2023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策展人葉育鑫、建築設計師郭恩愷
談起竹構造,東南亞與中國有不少地方與傳統風土建築的進化,歐美則有不少當代性的竹構概念與實驗,那麼台灣竹構造在國際上的定位又是什麼?「台灣的竹構對於細部的處理、複合材料與金屬元件的多元運用,是在東南亞或中國竹構上比較少見的,在國際上的定位很特別。」葉育鑫說,東南亞的竹構很厲害,但在一些接頭或工法上還是屬於手工藝與地方工匠的延續;而歐美因為本身不產竹,施作與研究成本均高,「台灣的竹子包括孟宗竹或桂竹,其品質都是許多地方非常羨慕的,像日本劍道所採購最好的竹劍都是來自台灣的桂竹,因為彈性非常好。而孟宗竹也因為地理環境的關係,管徑或壁厚也都特別飽滿,很適合作為建築的材料,其實台灣有很好的潛力發展竹構造。」
-
建築師2024/03/20
專訪日本新生代自然系建築家o+h:從Copal兒童遊樂場到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建築就要受人喜愛!
走進2023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日本館,館外園圃上方覆著一片淨白的織布網格遮頂,讓陽光隨風投下斑斕而搖曳的光影,1樓有個小巧的溫泉陶池,上方懸著的小陶石彷彿隨著氤氳的蒸汽輕輕由中庭洞口飄上充滿日照的通透展間,感官上如此輕盈。
-
世界建築2024/03/11
數位時代的圖書館,扮演著什麼角色?Snøhetta把梯田帶進室內,長出一座自然光穿透的銀杏樹林
你有多久沒有泡在圖書館了?挪威建築事務所Snøhetta於中國北京設計的這座圖書館,將室內與室外的風景連成一線,綿延的梯田延伸為層層書架、銀杏樹化為陽光穿透的挑高屋頂,令圖書館不僅僅是當代的社區文化中心,更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
-
台灣建築2024/03/08
田中央X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對談:自然建築不僅是設計手法,更是對關係的反思!
過去田中央以黃聲遠為首,透過公共工程改造環境景觀,以宜蘭模式讓建築人相信每個小地方都能有自己的幸福樣貌,而現任執行長劉黃謝堯設計的「利澤飛灰暫存場」及蘇子睿設計的「台北植物園溫室整建工程」則入選2022年第6屆《ADA新銳建築展》,前者成為人們反思永續議題之處,後者製造多樣微氣候讓植物更自在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