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BUILDING
-
建築2018/04/30
到海底睡一晚吧!馬爾地夫打造全球首座海底別墅The Muraka讓你180度環視印度洋美景
擁有兩層樓、名為「The Muraka」的海底別墅,其名稱在馬爾地夫當地語言即代表珊瑚,其探入海底的下方樓層將有5公尺深,可望被絢麗生動的海洋色彩和豐富多樣海洋生物所圍繞,讓入住者得以與地球上最美麗的海洋近距離接觸。The Muraka由Crown Company總監Ahmed Saleem提出發想,並找來紐西蘭水族館建築科技公司M J Murphy Ltd首席工程師Mike Murphy規劃打造,雙層樓面的建築房型,共包含可飽覽印度洋無敵日出、夕陽的海上房間以及主要作為休憩起居室使用的海底套房。
-
建築師2018/04/25
專訪台灣綠建築師張清華、郭英釗!北投圖書館、台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的設計幕後團隊
從北投的木造圖書館、台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到那瑪夏民權國小等建築,張清華和郭英釗的設計,讓建築在樹林蓊鬱間,有著美麗的光影變化,身在其中還能感受到風的自然流動。對他們而言,空間的氣氛除了環境本身的條件,如何運用自然元素形塑氛圍、創造熟悉感與驚喜,是設計過程中更深入的思考角度。
-
建築2018/04/17
如蹺蹺板的觀海平台!荷蘭建築團隊MVRDV發揮奇想打造「無限符號」蹺蹺板觀景橋
若哪一天荷蘭建築團隊MVRDV宣布要到外太空建造一座異地建築,這看來不尋常的事情,套用在這個靈感無限,總將天馬行空創意一一付諸實現的團隊身上,似乎也並非不無可能。作品散見於各地的MVRDV,最新作品則回歸故鄉荷蘭,要在家鄉北端登海爾德市(Den Helder)北部海堤邊架起一個如「蹺蹺板」般的觀景橋平台,試圖用新穎地標建築,讓這座海濱城鎮再度擁抱活躍的靈魂!
-
建築2018/04/17
平田晃久操刀東京自然系住宅!「Tree-ness House」如綠樹般纏繞的有機建築
日本自然派建築師平田晃久師承伊東豊雄,作品多傾向仿生有機建築,位於東京的Tree-ness House,外觀灰白簡約,穿梭於其中的綠意植栽,使人工與自然達成平衡。
-
建築2018/04/14
高雄衛武營成亞洲最大單一劇院建築!以榕樹為意象打造白色音波通透建築
不讓北部國家兩廳院、中部台中國家歌劇院專美於前,耗時九年建造的高雄衛武營國家藝文中心(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Weiwuying)終於確定將在10月開幕,這座佔地進10公頃,原為軍事基地的新藝術殿堂,可望為南台灣注入嶄新的藝術能量!
-
建築2018/04/11
巴黎凱旋門原本是一隻巨型大象建築?那些被「否定」的五大世界地標建築提案
當談起最能代表一座城市的著名標地物,相信不少人應該都能直覺性的說出答案,像是東京與東京鐵塔、台北則和101有著緊密連繫,不過你可想過,這些作為各大城市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建築,其實它們原先可能是另一個模樣,例如鼎鼎大名的巴黎凱旋門,本來即有可能以巨象姿態示人,而雪梨歌劇院也並非當今廣為人知的帆船造型。
-
建築師2018/04/08
專訪 / 在建築裡遇見人文風景!簡學義建築師:「我一直很想設計一座殯儀館。」
如何在建築中連結歷史文化,讓人們透過空間感受其中的人文意涵,考驗著建築師對於空間的想像。對簡學義而言,當建築趨向簡約,就能使人專注於當下,並透過空間氛圍感受文字、物質之外的深層意蘊。
-
建築2018/04/05
以大自然撫平消亡傷痛!安藤忠雄、西班牙RCR等建築大師操刀4座生命哲思建築場域
怎樣的場所,能讓人以更安適地面對生命的消逝?無論是讓大體化為塵土的處所、亡者永遠安息之處,抑或後人追思悼念的場域,近來,國際建築大師紛紛透過隱身自然的建築設計,為所有靈魂打造讓心靈平靜安詳的境地,La Vie整理出4處案例,透過建築穩定的力量,以及大地之母的溫和與暖意,無聲地撫平生離死別帶來的傷痛,慰撫每一個懸於空的不安神寧。
-
建築2018/04/03
青瓦連綿、隱身山林間的博物館!建築大師隈研吾操刀如水墨畫般的杭州民俗藝術博物館
山坡上、茶園間,隱約可見青瓦交錯縱橫,依著地勢起伏。貌似尋常村莊的灰色建築,實則是由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操刀設計,位於杭州象山的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China Academy of Art’s Folk Art Museum)。
-
建築2018/04/03
《住宅的想像力 – 捉住當代生活脈動》裝置計畫特展
建築學人走不同的路,不走主流炒作房地產路線,而是一座「建築產品製造」公司,如消費品般,針對不同族群去研究、設計、製造最符合其當代生活型態的建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