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建築還能怎麼觀看?

2025 年 03 月號 第 251 期

《建築還能怎麼觀看?》

今年可是個屬於建築迷的大年。兩年一度、以AI與科技為主題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五年一度的2025大阪世博會,還可以在跳島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之餘,順道一覽安藤忠雄、SANAA、藤本壯介等大師的經典作品。但請讓我們先暫時拋開這些設計潮流與大作,理解、感受一座建築該從哪裡開始?許多人可能會想像建築很難懂,不知該如何親近,尤其那些由建築大家操刀的詭奇之作似乎太過高遠,但我們的生活其實與建築親密無比——我們不正都住在建築裡嗎?我們忘記五感隨時都在與周遭的空間互動,而這正是重新認識建築的起點。

這次我們邀請20多位國內外、不同領域的創意人,透過攝影、藝術、日本動畫、圖像小說創作、詩人等多重觀點,探索建築的無限可能。封面是著迷於都會生活的攝影雙人組,David van der Leeuw & Sarah van RijSarah的作品。他們兩人協作又各具獨特視角,深具神祕感的街拍創作,自然而然將城市間建築的造型、線條與元素、鏡射都納為了攝影靈思。專題從設計與建築人的帶路探索、藝術家與建築師的跨界聯手創作、堅持手作模型到探索VR科技虛擬空間的藝術實踐,以及台日策展人的越洋對話,其中有許多來自非建築領域或半個局外人的觀點,希望提供一種「建築以外」的思考,成為你重新發現建築的新提案。

 

▎五感的建築聯想

▎元素展開!從小細節探索建築世界
共序工事、楊水源、老屋顏、時絮建築師事務所

▎尋找設計線索:從建築到生活的當代轉譯
專訪版塊設計李明、草原市務所黃薔、ONE.1O Society牛子齊

▎在非日常的空間感受日常
藝術家王德瑜X境衍設計主持建築師林柏陽

▎從手作模型到VR的空間維度
專訪藝術家陳閃、許哲瑜、河床劇團藝術總監郭文泰

▎幻夢之城,迷你現形!
4部電影看見微縮模型的建築魅力

▎超越建築本身的攝影之眼
Sarah van Rij & David van der LeeuwChristopher HerwigCharles Brooks

▎無聲卻不沉默!二次元的建築,本身就是敘事者
專訪動畫藝術策展人Stefan Riekeles

▎我們該如何看一檔建築展?
專訪TOTO GALLERYMA代表筏久美子、忠泰美術館總監黃姍姍

▎午後的建築讀本
陳顥仁新詩創作

▎近未來的空間鄉愁
陳沛珛圖像小說創作

 目錄 

FROM THE EDITOR 布茲盧扎峰上

NEWS EXPRESS 本月新鮮話題

GLOBAL 聚焦全球趨勢亮點

STYLE 改寫奢華珠寶定義 新興中堅力量崛起

STYLE 溯源東西方文化 探尋珠寶中的藝術靈魂
專訪梵克雅寶台灣董事總經理劉大玲

PEOPLE 將城市綠帶纏繞進勤美術館
專訪日本建築師隈研吾

TECH 靈活駕馭,優雅出行!
新手友善都會車4

DESIGN 從設計到產業,創造有意義的改變
專訪紐約設計公司PORTO ROCHA

DESIGN 從消費品探索設計的未來式
2025Ambiente法蘭克福國際春季消費品展覽會

CULTURE 泰國華裔家庭成為創作內容新浪潮?
專訪《金孫爆富攻略》導演與《家庭第一》作者

LIFESTYLE 巴黎小酒館主廚引路!自製法式餐酒之旅
3道經典法式小酒館食譜佐餐葡萄酒指南

VIVA GOURMET 多元文化交融 在地食材的異國風情

精彩文章

FEATURES

  • 尋找設計線索,從建築到生活的當代轉譯:專訪版塊設計創辦人李明 × ONE.1O Society負責人牛子齊 × 草原市務所設計總監黃薔
    設計2025/04/03

    尋找設計線索,從建築到生活的當代轉譯:專訪版塊設計創辦人李明 × ONE.1O Society負責人牛子齊 × 草原市務所設計總監黃薔

    「我其實是建築的門外漢,」牛子齊一開始就笑著坦承,「但我很喜歡走逛,像青森美術館、墨田北齋美術館、麻布台之丘等,我自己都很喜歡。」她對空間的第一印象來自直覺——「包覆感」是她進入任何空間時最先感知的元素,「我身高不高,如果連我都覺得空間有壓迫感,那它真的很壓迫。」對空間尺度的敏感,源自對身體與環境的直接體驗,「在泉場,我一進門就感受到空間的開闊,雖然是工業區的街屋,但設計讓它不顯得局促。」

  • 紐約設計公司PORTO ROCHA專訪:解密Netflix、Nike等國際品牌案,如何用設計推動有意義的改變?
    設計2025/03/21

    紐約設計公司PORTO ROCHA專訪:解密Netflix、Nike等國際品牌案,如何用設計推動有意義的改變?

    綜觀全球設計版圖,PORTO ROCHA絕對占有一席——2019年創立至今迅速崛起,執掌Apple、Netflix、Nike、W HOTELS 等國際品牌專案, 來自巴西的兩位創辦人更雙雙入選AGI國際平面設計聯盟。透過專訪,他們道出國際品牌案的創意策略,也直指設計產業面臨的無償提案與 AI 倫理問題。

  • 無聲卻不沉默!二次元的建築,本身就是敘事者:專訪動畫藝術策展人Stefan Riekeles
    藝術2025/03/18

    無聲卻不沉默!二次元的建築,本身就是敘事者:專訪動畫藝術策展人Stefan Riekeles

    20年前,世紀剛翻篇的2005年,Stefan Riekeles首次造訪日本。來自德國的青年立即被眼前截然不同的文化與美感所吸引,但還想不到,除了現實世界,即將對自己敞開大門的,還有更深邃無邊的另一個次元。當時,Stefan渴望能停留更久,卻眼看要沒有經費,恰巧一位正策劃動畫展覽的友人遞來邀請,順勢成為研究助理的他,人生初次接觸日本動畫,便奇妙地走進東京多家動畫工作室,走進動畫幕後製成的核心。一次,在《攻殼機動隊》(1995)美術指導小倉宏昌的工作室,那座虛構的2040年代巨型賽博龐克城市,以原作手稿的方式鋪展在他面前,極其複雜細膩的畫工和細節布局,憑空創造出一個既真實又異質的世界,那一刻,Stefan強烈意識到,「它們不只是動畫中的功能性元素,本身就是了不起的藝術。」

  • 專訪「負建築」大師隈研吾:以唐草紋設計,將城市綠帶編織進台中勤美術館
    建築2025/03/13

    專訪「負建築」大師隈研吾:以唐草紋設計,將城市綠帶編織進台中勤美術館

    在2018年,隈研吾曾向La Vie分享,「來到台中草悟道時,讓我深深覺得在城市中有一條綿延不絕的綠帶公園,是相當特別的事,因為在台北、甚至是東京,都沒有這樣的環境。」如今,在勤美誠品一旁4,000多坪的「勤美草悟生活圈」基地上,隈研吾面臨了一項挑戰:如何在高樓環伺的都市中,於不規則L型基地上打造一座融合美術館、教堂,且同時有機的景觀。他選擇以山形「掀開大地」的概念出發,運用木材與玻璃帷幕構築出薄而輕透的視覺外觀,並「讓綠色廊道延伸至建築內部」,創造出宛如「唐草紋」般優雅流動的空間。他說明,「不只是日本,植物紋樣是亞洲各國共通的元素之一,我想將這樣的植栽元素融入設計之中。」他透露,綠地輪廓的捲曲形態強調了美術館與綠帶景觀的動態連結,連戶外藝術作品的擺放方式也彷彿被綠意纏繞其中。建築內部隨著穹頂高低起伏,搭配木質格柵及岩板牆,營造出如同漫步山谷般層次豐富的體感。

  • 我們該如何看一檔建築展?專訪TOTO GALLERY.MA代表筏久美子、忠泰美術館總監黃姍姍
    建築2025/03/09

    我們該如何看一檔建築展?專訪TOTO GALLERY.MA代表筏久美子、忠泰美術館總監黃姍姍

    作為建築愛好者的必訪,位於日本東京的TOTO GALLERY.MA由知名衛浴設備企業TOTO於1980年代後期創立。其營運委員不僅有安藤忠雄、妹島和世等建築大師,能在此展出的建築師不是當代重量級人物,便是冉冉新星。畫廊的命名源自日本獨特的「ma-ai/間合い」概念,強調人、時間與空間之間流動的微妙距離感與互動關係,透過精心策劃的展覽,讓觀眾親身體驗建築的深層意義。同樣在台灣,忠泰美術館除了藝術展演,也一直是建築策展的重要推手,致力將國際建築師引介至台灣,共同探討城市發展與未來願景。這兩個空間不僅關注建築專業與建築師成就,更著重建築如何與人產生真實的連結。透過TOTO GALLERY.MA館長筏久美子與忠泰美術館總監黃姍姍的對談,或許能成為你的看展索引。

  • 2025 法蘭克福國際春季消費品展Ambiente回顧報導:從設計趨勢到亮點品牌,探索產業的未來式!
    設計2025/03/05

    2025 法蘭克福國際春季消費品展Ambiente回顧報導:從設計趨勢到亮點品牌,探索產業的未來式!

    設計展會不僅是品牌與買家的商業交流,更是產業現況以及人類對生活嚮往的具體呈現。La Vie實際參訪2025 法蘭克福國際春季消費品展覽會(Ambiente),看這場全球規模最大且歷史最久的消費品展,帶出了哪些設計趨勢與亮點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