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0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1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2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3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4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5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6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7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8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9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10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11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12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13
114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0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1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2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3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4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5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6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7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8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9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10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11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12
  •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13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

2023 年 12 月號 第 236 期

2023台灣創意力100《Human Identity》

 

La Vie雜誌自2014年舉辦「台灣創意力100」大獎評選,2017年轉型為雙年獎,透過專家學者的公開評選及思辨,推廣並鼓勵台灣文化及創意成果。2023台灣創意力100邁入第6屆,若說上屆的雙年獎時間軸最關鍵的時事為疫情,本屆2022~2023年的時間裡,則無法逃離AI的衝擊與影響。

許多人稱2023年為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元年,隨著Midjourney、ChatGPT等逐漸走入大眾甚至創作者,一個永遠經典的疑問隨之生成——AI會取代人類嗎?2022年美國科羅拉多州Fine Arts Exhibition數位藝術首獎、2023年Sony世界攝影大獎的創意類別冠軍,皆為AI生成創作。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也曾公開表示使用ChatGPT協助完成一篇致詞。

綜觀文化創意領域的發展,「誰取代誰」的論調早不是第一次。以目前備受AI挑戰的影像創作來說,Photoshop等修圖軟體推出時,就已有威脅攝影存在的聲浪,而曾幾何時攝影問世時,也被認為將取代繪畫。同樣邏輯,電影在電視、DVD、OTT影音串流出現後,現場展演在疫情衝擊和AR、VR、MR等XR延展實境技術革新下,都曾遭受存亡質疑。抑或自媒體時代下人人都是創作者,一件不在傳統創作工具與脈絡下誕生的作品,可能比所謂設計師和藝術家的創作,享有更高的關注與驚奇。取代的疑問,是時代更迭的必然輪迴,但事實自明,這些不同時代的產出並非可被全然替換的關係。因此重點不在取代,而應該回歸自身:這些人類創意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2023台灣創意力100即以「Human Identity」為命題,勾勒這個時代人類的創意特質與價值。所謂Human Identity,並非得要相對於AI等科技才成立,以自身經驗書寫下《八尺門的辯護人》和《偽魚販指南》的唐福睿、林楷倫,張徐展創造紙紮動畫的獨特質地、樂團裝咖人結合音樂與小說創作,Giloo紀實影音在娛樂化的影視串流產業裡堅持推廣紀錄片的理念、薩泰爾娛樂在台灣尚未興起喜劇文化時果敢投入等等,皆是專屬他們創作與摸索出來的創意特質。

而相對於科技,將眼動科技應用於重症患者的目目非營利、從事科技教育的史汀實驗室,皆表明「創新的是教育與服務」,不斷優化的科技,也需要不斷革新的教育和推廣,才能觸及更多需要該項科技的人。持續創作VR電影的導演陳芯宜、鑽研AI與機器人在建築應用極限的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走在科技前端光譜探索的他們,都提及新技術的運用可以加乘人類的創作想像,但人性基本需求始終不變。

或許由人類來回答什麼是Human Identity,始終超脫不了人類觀點,但比起答案是什麼,更重要的是不間斷的反思與提問,畢竟文化創意產業本就不存在絕對是非高下美醜。當科技來到奇點,創意也迎來起點,就在人類好奇、理解、運用科技的同時,我們觀看世界與自身的視野,也將同步開拓。

 

目錄

 

▎最具影響力文化創意事件

 

▎2022~2023年度關鍵字

 

▎科技×教育,創新的是教育不是科技?

專訪目目非營利、史汀實驗室

 

▎體驗經濟中創新,引領產業變革

專訪Giloo紀實影音、我的檔期、薩泰爾娛樂

 

▎律師?魚販?職人書寫下的人性與魅力

《八尺門的辯護人》作者暨導演唐福睿 ×《偽魚販指南》作者林楷倫

 

▎傳統斷裂後留下的鮮活故事

專訪動畫藝術家張徐展、獨立樂團裝咖人

 

▎地方走向國際?策展學與兩種設計術

2023倫敦設計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曾令理 × 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總策展人龔卓軍

 

▎關於創意,創作者彼此好奇的是?

彡苗空間實驗 × Local Remote

躍演音樂劇團 × 小事製作

白輻射影像 × MixCode

ASTAR HUB × 寶島製造

 

▎從XR到AI浪潮,迎向科技奇點?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主持人盛郁庭、王識源 ×《無法離開的人》導演陳芯宜

 

▎社會實踐|創意場域|創意展會|創意平台|

創意品牌|風格創意人物|風格創意團隊

 

▎什麼是台灣創意產業的重要能量?

評審點評

 

▎年度總榜單

精彩文章

FEATURES

  • 好的設計必須提升品牌價值!專訪彡苗空間實驗、Local Remote共同創辦人
    設計2023/12/29

    好的設計必須提升品牌價值!專訪彡苗空間實驗、Local Remote共同創辦人

    ​​​​​​​​​​​代表作有「新竹春室」、「南美春室」、台南阿霞飯店新品牌「A SHA」、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辦公室及貴賓室等,由鄭又維、樂美成、羅開3位設計師共同創立的彡苗空間實驗,透過與各領域業主合作的經驗累積,為不同材料的融合帶來無限可能;公司成立兩年多,就接下伯朗咖啡、怡客咖啡、國家太空中心(ASA)、OPPO、貳樓、台灣設計展等備受業界矚目的設計,Local Remote共同創辦人劉書堯(Brian)正嘗試顛覆傳統思維,雙方這次首度面對面坐下來,暢談設計師打群架之必要。​

  • 創新的是教育不是科技?專訪目目非營利、史汀實驗室的社會實踐心路
    設計2023/12/22

    創新的是教育不是科技?專訪目目非營利、史汀實驗室的社會實踐心路

    科技越發達,就往人類心裡鑽得越深,我們發明了科技,也被科技改變了生活,但科技作為一種工具,若能善用,便如同替人類裝上翅膀。藉由專訪致力於眼動科技軟體與教育的目目非營利,以及推廣科技教育的史汀實驗室,探討科技力如何讓教育加乘,讓天賦自由、讓權利回歸。

  • 揭幕台灣喜劇新時代!薩泰爾娛樂為喜劇市場開創新機
    生活2023/12/20

    揭幕台灣喜劇新時代!薩泰爾娛樂為喜劇市場開創新機

    從《博恩夜夜秀》、《狗屎寫手》、《雙聲道》,到《炎上BURN》邀來王世堅、徐乃麟等,多元的喜劇製作為薩泰爾帶來居高不下的聲量,同時也讓他們成為動輒得咎、眾矢之的的存在。薩泰爾娛樂專注於各式喜劇內容製作如音樂喜劇、單口喜劇、冒犯喜劇、及情境喜劇等,致力讓喜劇成為一種新的文化載體,有別過往純線下劇場的形式,也發展出與Hami Video平台、威秀影城合作的線上線下演出,讓喜劇表演不只是種娛樂型態,更滾動帶出產業與新機,創造屬於「喜劇」的新商業模式。

  • 我的檔期談《大嘻哈時代2》製作幕後!如何以詼諧美學衝撞傳統媒體框架?
    生活2023/12/19

    我的檔期談《大嘻哈時代2》製作幕後!如何以詼諧美學衝撞傳統媒體框架?

    《大嘻哈時代2》更頻頻於YouTube霸榜熱門發燒影片,且總共創造近1億次播放,掀起台饒銳不可當的風潮。有網友留言評論:「光看進場的intro設計跟攝影運鏡水準,讓人忍不住懷疑,這是台灣的節目嗎?」就此,台灣不只有自己的嘻哈節目,無論內容呈現或視覺風格上,皆立下全新的創意標竿。

  • 專訪 Giloo 紀實影音:以紀錄片為窗,窺見當代社會的真實面貌
    生活2023/12/15

    專訪 Giloo 紀實影音:以紀錄片為窗,窺見當代社會的真實面貌

    台灣紀錄片市場近年來呈現蓬勃發展,這不僅得益於大眾對於歷史、文化和社會議題的關注,亦受到全球對於紀錄片日益增長的需求之推動。而於2017年成立的「Giloo 紀實影音」,在這一波紀錄片熱潮中,更如同中流砥柱般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當串流平台拔地而起,為紀錄片提供了更多展示機會,使觀眾可以不限時間和地點欣賞紀錄片之際,Giloo透過獨具品味的選片和策展、科技應用,加上使用者服務的不斷創新,成為改變台灣觀眾觀影體驗的領航者。

  • 從國際大獎回望台灣:專訪2023倫敦設計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曾令理、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總策展人龔卓軍
    展演2023/12/13

    從國際大獎回望台灣:專訪2023倫敦設計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曾令理、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總策展人龔卓軍

    越在地越國際,可什麼是在地?什麼是國際普世性語彙?兩者拉鋸間又該如何平衡?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一個是從台南土地上長出的三年展,反過來受日本GOOD DESIGN AWARD 2023金獎認可;而2023倫敦設計雙年展台灣館斬獲最佳設計獎,快速而精準向國際展會輸送台灣文化語彙。這次由兩位策展人在此暢說各自策略與甘苦談。

  • 傳統斷裂後留下的鮮活故事!專訪動畫藝術家張徐展、獨立樂團裝咖人
    藝術2023/12/11

    傳統斷裂後留下的鮮活故事!專訪動畫藝術家張徐展、獨立樂團裝咖人

    不久前剛結束嘉義民雄大士爺祭、民雄保生大帝廟前文學辦桌的演出,全台語創作獨立樂團裝咖人不以意識形態先行,書寫受難孤魂、陰神鬼怪,讓樂迷不由自主走進羅漢、菩薩、侯爺的命運;去年奪下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獎的張徐展,從《自卑的蝙蝠》、《Si So Mi》到《熱帶複眼》等裝置、錄像和動畫作品,無不以嶄新視角施展融合紙紮之美和鄉野故事,這次雙方聊起台灣民俗藝陣造型—蜈蚣陣、布馬陣、鬥牛陣、水族陣等就停不下來,竟看不出彼此有任何焦慮或不安。若傳統文化某天澈底消逝呢?喧鬧暫停了幾秒後,他們說:「要是沒有人需要,那就好好道別吧!」

  •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無法離開的人》導演陳芯宜:解祕XR到AI浪潮,我們將走向科技奇點?
    設計2023/12/09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無法離開的人》導演陳芯宜:解祕XR到AI浪潮,我們將走向科技奇點?

    對於人們來說,AI科技似乎正在爆發點上, 尤其AI生成內容(AIGC)的突破讓人驚艷,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輸入指令即有精緻美圖,ChatGPT與過往AI相比文字回應聰明太多。而Metaverse一度過熱的光芒褪去,可XR延展實境(含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和MR混合實境)科技仍在步步推進中。才擔任2023年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VR電影《無法離開的人》導演陳芯宜觀察到VR作品數量與品質逐趨提升。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主持人盛郁庭與王識源,則持續探索建築領域AI與機器人應用的極限。

  • 新世代想看的廣告,創造共感對話!專訪ASTAR HUB X 寶島製造
    生活2023/12/09

    新世代想看的廣告,創造共感對話!專訪ASTAR HUB X 寶島製造

    作為 Netflix 華語劇集《罪夢者》、《華燈初上》、《返校》、《模仿犯》、《人選之人—造浪者》,到海外劇集《AV帝王》和或《今際之國的闖關者》的推廣者,甚至讓消費者從被動變成主動,共同創作內容;主力操作 TGI Fridays30週年、大武山牧場、師園鹽酥雞 NFT、早安美芝城40週年、台南康橋慢旅Xniko and等,讓品牌變得更潮更酷,寶島製造藉由鮮明風格和務實策略,為餐飲旅宿之廣告行銷注 入一脈躁動新血。繼 2022 年底的「OUT OF OFFICE辦公室派對」後,ASTAR HUB 共同創辦人林柔君(Tokie)和寶島製造創辦人暨創意總監牛寶賢,再度合體並分析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廣告。

  • 律師?魚販?職人書寫下的人性與魅力!專訪《八尺門的辯護人》作者暨導演唐福睿、《偽魚販指南》作者林楷倫
    雜誌出版2023/12/07

    律師?魚販?職人書寫下的人性與魅力!專訪《八尺門的辯護人》作者暨導演唐福睿、《偽魚販指南》作者林楷倫

    2019年,林楷倫擦乾賣魚的手開始寫作,2020年即拿下各大文學獎,並出版了蔚為討論的《偽魚販指南》;曾執業5年的律師唐福睿創作與執導電影《童話.世界》後今年以《八尺門的辯護人》一舉拿下各大文學獎,並拍成備受歡迎的同名電視劇。當魚販與律師都成為文壇炙手可熱的新星,既專業又「不務正業」的職人書寫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視角與魅力?

  • 2023台灣創意力100得獎名單揭曉!在科技浪潮下反思人類創意價值
    雜誌出版2023/12/06

    2023台灣創意力100得獎名單揭曉!在科技浪潮下反思人類創意價值

    La Vie雜誌自2014年舉辦「台灣創意力100」大獎評選,2017年轉型為雙年獎,透過專家學者的公開評選及思辨,推廣並鼓勵台灣文化及創意成果。2023台灣創意力100邁入第6屆,本屆邀請到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龔書章、臺灣美術基金會執行長林平、樹冠影響力投資執行長楊家彥、Bito創辦人暨創意總監劉耕名、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簡妙如,共5位擔任評審,評選出社會實踐、創意場域、創意展會、創意平台、創意品牌、風格創意人物、風格創意團隊等7項領域10位得獎者(包含首獎),以及由編輯部選出的「最具影響力文化創意事件」。以下為2023台灣創意力100完整榜單。

  • 什麼是台灣創意產業的重要能量?2023台灣創意力100評審點評
    雜誌出版2023/12/06

    什麼是台灣創意產業的重要能量?2023台灣創意力100評審點評

    2023台灣創意力100大獎共分為3階段評選,初選由La Vie編輯部提名,複選由評審投票選出各類別10大獲獎者,決選召開評審討論會,共同討論出首獎得主。本屆評審邀請到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龔書章、臺灣美術基金會執行長林平、樹冠影響力投資執行長楊家彥、Bito創辦人暨創意總監劉耕名、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簡妙如,在建築、藝術、創投、設計、流行文化等背景下為評選帶入更全面的視野。

  • 見本生物盧翊軒擔任2023台灣創意力100視覺統籌!以奇點爆炸聯動雜誌封面、獎盃、AR互動設計
    設計2023/12/05

    見本生物盧翊軒擔任2023台灣創意力100視覺統籌!以奇點爆炸聯動雜誌封面、獎盃、AR互動設計

    2023台灣創意力100以「Human Identity」為題,探討當世界逼近「科技奇點」(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人類創意的特質與價值何在。有別於過往讓雜誌封面與獎盃分屬不同視覺語彙,本屆由「見本生物」盧翊軒擔任視覺統籌,聯動雜誌封面、AR互動設計、獎盃3者。奇點爆炸的視覺,在雜誌是靜態的爆炸完全體,在AR是向外輻射的動態,最終分裂為一座座獎盃出現在現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