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城市
-
生活2019/11/07
不要去台灣!法國影像導演Tolt 3分鐘反串片 優美運鏡拍出台灣壯麗山水、廟宇風景
「不要去台灣」!台灣究竟怎麼了,會讓這名法國影像導演Tolt以這樣的標題作為影片的開頭與名稱?其實在仔細看過影片後你會發現,原來這是一支反串影片,影片中以有趣的反向字搭配專業拍攝手法,將台灣的壯麗山川、迷人的人事物盡顯無疑,並在最後導出最重要的結論「不要去台灣 – 亞洲之心會讓你著迷」。
-
生活2019/11/01
台北老屋住宅改造「生活實驗所」!懷舊木窗框遇上光環吊燈 重整台大教授宿舍
時代的演進、科技的更迭,高樓大廈儼然成為城市風光,但當我們真正走進某個轉角處或巷弄時,仍會發現那些充滿歷史的老屋兀自的處在那,雖然帶著別有韻味的風華卻又和這個城市顯得有些格格不入。近年來人們開始為這些老屋尋找新的出口,而這樣的出口並非整棟打掉重練,反而是在變與不變之間拿捏,讓老屋仍然保有時代感,但在老空間中注入新活力,創造出一種過去與現代的連結與對話。
-
生活2019/10/31
冬季最環保的地食嘉年華!台東慢食節《團圓餐桌》小米湯圓、芋頭團子等野味佳餚端上桌
從2015年台東鐵花村舉辦的「時令餐桌節」開始,到2017年擴大規模與形式的「台東慢食節」,已是台東人每季引頸期盼的重頭戲,花果醃漬、肉類、咖啡、米糧等主題緊扣合在地店家,一起推出台東限定的「地食」,發展至今已舉辦七場,是連外地遊客都會特地前來參加的活動,這次以《團圓餐桌》為主題,如果你還在計畫冬季要前往何處小旅行,這裡會是你最有意思的選擇。
-
生活2019/10/29
淡水禮拜堂化身光之教堂!比「月亮的光再暗一點」設計師陳宇晃點亮北台灣百年古蹟風華
璀璨的夕照讓河面閃爍光芒,光線的變化為山景染上色彩萬千的樣貌,這是淡水的風光,每一眨眼都是美麗的風華。世紀以來畫家們總想將眼前的淡水景色留下,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文明的建設,人們更為這座城鎮的夜晚創造了點點亮光。
-
生活2019/10/16
人屋共生改變老房子風貌!連振佑:老屋新生是再結構社會、傳統技藝的承傳新生
每一棟屋子新落成時閃映著當時代的光芒,或許是街區改正的新洋樓,或許是面露窯燒色澤的紅磚屋,直到有一天周邊的事物都更迭了、使用者搬走了,於是屋子靜靜地佇立看著眼前的人們繼續寫當下的故事。
-
生活2019/10/16
推動老屋美好生活的價值!游智維:老屋不該只是修舊如舊,應加入新生命
居住的表象進步社會裡,總是不斷地在老建築保存與拆除改建中拉扯,當老房子無法創造價值與生活脫節時,那麼其他商業的需求大過於這些有著無形與有形意義的建築時,那些過去的美好因為無法被群體認同,便無法留下而消失殆盡。因此,老屋新生的運動不只要創造商業價值的增長,也該同時推動居住在老屋美好生活的價值存在。
-
生活2019/10/08
草毯野花廊、台灣混植草原!2019桃園農業博覽會「鼓勵好室2-草生肥田」與草共生的設計實驗室
2019桃園農業博覽會於 9月28日到10月27日在新屋氣象站旁舉辦,由衍序規劃設計總策劃營運的「鼓勵好室 Green House」,繼去年以溫室搭建出未來家屋原型想像獲得廣大迴響後,延續著農業機制、環境教育以及生活連結的核心概念,進行一場對土地關懷的創作與實驗,從草的議題研究起,以台灣原生草為主角,定名為「鼓勵好室2-草生肥田」。
-
生活2019/10/07
2019老屋新生大獎作品開箱!生活實驗所、潮小屋、Lightbox攝影圖書室找回老屋建築溫度
2019老屋新生大獎首獎作品開箱!走在台北的街頭,比起摩天大樓,更常看到的是斑駁的老屋,透過老屋新生重新利用閒置的空間,找回建築的溫度。
-
生活2019/09/27
台中三家深夜茶館酒吧 Bar Dān、茶米店、Art Anew Gallery & Café
對於首次造訪的顧客來說,即便用Google Map 按圖索驥,仍有可能遍尋不著。倒不是因為地處偏遠,而是因為Bar Dān 的招牌上,寫的是咖啡廳KOPHY 的名字。原來,這家店由咖啡廳KOPHY 和酒吧Bar Dān 分別統領白晝和黑夜,晚上7 點前是咖啡廳KOPHY,之後至凌晨則由擁有17 年調酒經驗的Dān 負責。Dān 表示,由於白天是咖啡廳,Bar Dān 的風格比其他時尚酒吧更為隨性,「不用特意打扮,也可以自然地走進。」也因此,附近居民閒來無事時,便會和家人、三五好友來這裡,享受安靜自在的飲酒時光。
-
生活2019/09/24
2019基隆潮藝術15組作品亮點!正濱漁港大船化身海上美術館 彩虹光照點亮阿根納造船廠
《2019基隆潮藝術:流》邀請台灣、日本等13組藝術團隊進駐創作,透過自然與人共好的大地藝術季,以不同角度在漁港文化相遇。展期從2019年9月27日至11月8日,由蘇瑤華統籌策展,作品於基隆文化中心廣場、正濱漁港及阿根納造船廠展出,邀請觀者脫離日常軌徑,翻新基隆地景面貌,與在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