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
-
建築2013/07/24
劉家琨 社會意識的建築型態-建築的力量就在於限制
劉家琨的建築設計一直在反傳統、反流俗,曾提出「低技策略」,不喜歡太過完美純熟的東西,他說:「建築的力量就在於限制,建築師要在限制中尋找自己,而規律只是讓我們自由。」如果說建築作為一種理念,它可能綜合了劉家琨的文人氣質、美學理想、以及他對風格和語言的藝術性堅持。從早期小型的藝文空間到目前正進行的大型商業建案,劉家琨認為這是很自然的過程,「我想建築設計和很多行業一樣,是攀附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
-
建築2013/07/23
在空間佈局中感受建築的本質
提到建築師王昀,最著名的可能是他對於「聚落」的研究。王昀對「聚落」的認識始於自己大學時期的田野調查,那個年代中國內地並沒有太多的新建築,作為建築系的學生,便從傳統民居、傳統園林和古建築中汲取營養,尤其是關於「聚落」,包括古厝和院落等民間建築,那時王昀經常跟隨老師一起去南方調查古厝。
-
建築2013/07/23
城市和建築的正向能量<沒有建築師的建築才能貼近生活>
沒有建築師的建築才能貼近生活在張雷的建築設計中,「磚屋」元素一度成為其代表語言,他利用傳統的糧倉、磚窯的用地和形態特徵來創造新的生活可能性。用張雷的話來說,這些糧倉、磚窯都是「沒有建築師的建築」中很好的案例;這些民間存在的建築貼近生活,烙在幾代人的記憶中,富有普通百姓直接而智慧的建造經驗。張雷說,除了建築師個人的生活體驗,他從「沒有建築師的建築」裡面學到了很多。因而在張雷眼裡,「磚」就成為了一種很傳統的、充滿底蘊的選擇。這或許就是他所說的選擇材料傾向於「因地制宜」,選用一些比較地方性的材料和構造方法,符合他自己要求的「可持續」的原則。同時,像磚頭、木頭、鋼板這些材料自然、質樸、帶有時間痕跡,也就有著不滅的歷史人文氣息,為一幢建築注入了靈魂。
-
建築2013/07/19
2012年普立茲克獎得主以建築批判中國城市化!中國現代建築的先行者-王澍
2012年,當普立茲克建築獎頒發給中國建築師王澍時,等於正式宣告在長期以西方文化主導的現代建築中,中國終於走出自己的方向,也顯示出王澍長久以來所堅持的建築之路,何其獨特與寬廣。
-
建築2013/07/18
張永和:建築是對古典文化的保留
若說起中國最早在國際上獲得聲譽的建築師,就不可不提到張永和,這位對中國當代建築領域以及教育帶來影響的建築師與建築教育家,歷年來完成眾多創新的設計作品、屢獲國際建築獎項,積極地將研究學理帶入實踐,更是首位成為普立茲克建築獎評審之一的中國建築師、並擔任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主任;除了眾多建築作品之外,更跨界商業、出版、藝術、教學等領域,讓張永和早已站在世界的浪潮上,不論在美國或中國建築界中都可謂影響力十足。
-
建築2013/04/16
王澍 ─ 中國現代建築的先行者
2012年,當普立茲克建築獎頒發給中國建築師王澍時,等於正式宣告在長期以西方文化主導的現代建築中,中國終於走出自己的方向,也顯示出王澍長久以來所堅持的建築之路,何其獨特與寬廣。
-
建築2012/10/01
兒童復古時尚 Atelier Assemble服飾設計
比利時設計師Atelier Assemble專注設計兒童的服飾,他設計的造型受到復古年代的啟發,參考50年代至80年代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