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

  • 藝術2014/07/22

    數位時代中的曖昧感知 名和晃平

    名和晃平獨創了一套「PixCell=Pixel(畫素)+Cell(細胞)」的概念,探討在高度資訊化的時代中物體之於人們所產生的感知。以玻璃珠、稜鏡、塑料發泡劑、矽油等透明、不定性的媒材表現在數位情報中的組成單位,形成一種特殊的質地,點出資訊載體中的虛,與自身感受的真之間的曖昧關係。他認為所謂雕塑的體驗,是指物質的、化學的刺激和人的感覺相互融合的過程。在雕刻體系中建構出的Cell概念,以特殊的材料呈現出新穎的質感,從作品鑑賞的感知銜接到當今數位時代中人們切身的感受。而其精細的工藝技巧、對化工媒材的認識與研究,都為其作品價值起了加乘作用。

  • 藝術2014/07/22

    亞洲藝術市場的前線觀察 專訪巴塞爾藝術展亞洲總監Magnus Renfrew

    第二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in Hong Kong)將於5月中正式舉行,做為國際藝術交流平台的第一品牌,此次共有來自39個國家及地區、245間頂級藝廊一同參與。La Vie此次專訪巴塞爾藝術展亞洲總監Magnus Renfrew,與我們分享他對於亞洲藝術市場及發展的深入觀察。

  • 藝術2014/07/22

    柔美的關係哲學

    最珍貴的事物是曾經歷過的那些時光。為誰下廚, 寫信於何方,又思念著誰入睡,這些平日瑣碎不過的小事,因為另外那個人的出現,使記憶昇華,烙下永恆的美麗印記。李明維自最早的《晚餐計劃》開始,就不斷於多方情境下嘗試建立關係,即便計劃結束後他和參與者都不會留下任何具體信物,但腦中留存的聲音,畫面,乃至氣味,都是再也無可替代的。《晚餐計劃》始於李明維的研究所時期,他主動發出訊息,邀請校園裡的自願者共進晚餐,而他會親自為對方下廚。席間菜餚飄香,雙方互動的話語,都成為作品的一部份。他對於人始終保持高度好奇,特別是關於其背後的故事。

  • 藝術2014/07/22

    歷史與現代完美的衝突與揉合

    受過正統學院訓練的蔡志松,培養出對希臘、羅馬等古代藝術的興趣與嫻熟技法,在創作中也不免俗地碰觸歷史傳統與古今中外美學、文化與人性的議題。他的作品寓言以現代人的語彙撰寫,超越了傳統的具象手法,深刻表達時代的更迭與當代生活,令觀眾輕易與自身經驗連結,產生「Déjà vu」(似曾相識)之感。

  • 藝術2014/07/18

    藝術的社會實踐

    巴西藝術家Cildo Meireles是自二次世界大戰至今被廣為推崇的概念藝術先驅,首次在義大利舉辦大型展覽,展出自1970年起最具代表性的12件作品。

  • 藝術2014/07/18

    Artist’s Brain 南方藝術新力

    立夏,挑選了一年內最長的一個白天,分別造訪了台南、高雄。做了一場南方藝文空間巡禮,略微補足了近兩年我對於繁花盛開的南方藝文風景闕漏,來自島嶼南方的豐富藝術活力再次令人驚豔!

  • 超驚奇魔幻! 漂浮的樹幹
    藝術2014/01/06

    超驚奇魔幻! 漂浮的樹幹

    平面設計師Daniel Siering和藝術總監Mario Schuster,在德國波茨坦對一棵樹木開了一個玩笑。它們將樹幹的其中一段,改造成一個斷開、懸浮空中的模樣,而且這個過程僅僅需要一些油漆和幾張錫箔紙。

  • 書中自有冰雪屋!! 眼花撩亂的彩色書屋
    藝術2013/12/23

    書中自有冰雪屋!! 眼花撩亂的彩色書屋

    這座用書本堆疊而成的圓頂雪屋作品《HOME》,是來自哥倫比亞的藝術家Miler Lagos所創作的一件十分有趣的裝置藝術作品。他利用書背(書脊)的色彩變化,精心堆疊出一個結構緊密的圓頂書屋,藉著每本書本身的色彩不同,在大量堆砌後呈現宛如彩虹劃過的雪屋,坐在內部仰頭看,宛如宇宙中目不暇給的萬丈星芒,色彩繽紛,令人眼花撩亂。

  • Leandro Erlich的錯覺裝置藝術
    藝術2013/11/30

    哪邊是正面?Leandro Erlich 的錯覺裝置藝術

    這次Leandro Erlich將錯覺藝術帶到上海。以上海傳統建築風格-石庫門,與西方元素結合在一起,產生了有如一戶大宅門水平躺在地上的作品。透過超大鏡面以45度角反射,製造出了一個真人大小的垂直外觀。

  • 藝術2013/09/25

    葉子也有時尚美

    原來葉子也有時尚美,來自馬來西亞的藝術家Tang Chiew Ling 運用看似簡單平凡的樹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