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
-
藝術2022/05/03
「美學CEO」吳漢中翻轉公部門突破公共性!以策展計畫推動社會設計
推動社會設計理念多年,經手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浪漫台三線藝術季、2019台中花博、2022馬祖國際藝術島等大型公共案件,對吳漢中而言,社會設計是綜合型的思考,如何透過大型規劃,帶來更多公共性與社會影響力。
-
藝術2022/04/26
吉卜力工作室會長星野康二談高畑勲!不輕易妥協的動畫大師、宮崎駿人生中的夥伴
隨著高畑勲展將於2022年6月18日至9月25日在北流文化館展出,人們將能從中一窺這位吉卜力動畫大師的創作靈感來源、分鏡手稿等珍貴展件;而在大展正式登場前,吉卜力工作室會長星野康二先生,抽空接受媒體們的視訊訪問,除分享他眼中的高畑勲,也提到宮崎駿與高畑勲之間的情感羈絆,以及此次展覽的必看之處。
-
藝術2022/03/18
直擊倪瑞宏的仙女系收藏!從路邊與廢墟蒐集而來的珍奇靈感資料庫
倪瑞宏位在新店山區的工作室,兒時曾短暫居住,日曆停在搬家的民國84年。家中時空也跟著塵封,台灣家庭代工時期的刷毛娃娃、美國海報女郎服飾、香港恐怖漫畫、日本昭和風包裝⋯⋯全都留在數位化未興的年代。
-
藝術2022/03/12
以紗線療癒人心的簇絨工藝!淺力之物所uncertain studio、織品藝術家Eric Liao
從歐美紅到亞洲的簇絨(tufting)織品藝術近期成為一課難求的熱門課程,僅僅幾個小時,初學者也能做出有模有樣的創作,更吸引了許多非織品領域的創作者跨域學習,簡單、迷人的技法背後更是織毯工藝的歷史縮影。
-
藝術2022/03/08
石雕藝術家伊藤博敏賦予石頭柔軟姿態!布料皺摺、融化冰棒等日常碎片成靈感
石頭堅硬而粗獷,但在日本藝術家伊藤博敏(Hirotoshi Ito)的雕琢之下,卻呈現出柔軟、流動的姿態。伊藤博敏將各式帶原生紋理、未經拋光的自然岩石視作畫布,透過融入軟性元素、異材質對比,擾動觀者對特定媒材的既定認知。
-
藝術2022/02/23
斑駁牆面、古老監獄都成畫布!藝術家Pejac打開觀者看待既存空間的新視角
整座城市,都是西班牙藝術家Pejac的畫布,斑駁牆面、古老監獄、街邊路燈都能看見其作品蹤跡。擅長透過藝術讓城市環境產生微妙質變的Pejac,尤其擅長戶外壁畫與小型裝置,不停透過創作激發個人看待既存空間的新看法,也鼓勵人們擺脫嚴肅、轉而用詩意的視角,重新梳理敏感的社會與環境問題。
-
藝術2022/02/15
插畫家低級失誤 X Johnnp!台灣插畫家的自我風格與概念形塑之路
近年展覽活動、專輯封面、品牌視覺等,越來越多與插畫家的合作,帶有劇情或情緒的圖像表達令人深刻。本次La Vie邀請低級失誤、Johnnp展開對談,分享台灣插畫家如何形塑自我風格,以及在電繪技術普及的現下,又有哪些自身的概念與技法。
-
藝術2022/01/12
2022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北美館終止撒古流.巴瓦瓦隆代表台灣館參加
2022「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於2022年4月23日至11月27日,在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邸(Palazzo delle Prigioni, Venice, Italy)開展,將以「蔓生:撒古流」(Kinerapan: Right of Crawling)為名,透過部族傳統敘說當代寓言。
-
藝術2021/11/20
【創作世代】以文字捕捉日常細膩,無所畏懼地創作|作家張西
被稱作90後最有影響力的作家張西,有著如她文字般溫柔的語氣與慧黠的眼睛,從《二常公園》對自卑與嫉妒的探討,到《葉有慧》從提問中成長的故事,她將日常觀察溫柔梳理成創作的霞光。
-
藝術2021/11/19
【創作世代】在藝術的罅隙穿梭,凝視,再發現|藝術家何采柔
從日常的習慣與細節中梳理成每個人既疏遠又親近的情感共振,是藝術家何采柔作品的距離與魅力,向未來借時間、借精力的創作熱情與淡慾的日常,更替她的創作增添了率真表情。